中国食品报手机台

建立牧场循环生态链收获多方共赢

建立牧场循环生态链收获多方共赢

纪树刚 中国食品报

   【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。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,已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、流通消费、回收利用、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。这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,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。】

  本报记者 刘艳芳

  为了在中国布局“从牧场到餐桌”的牛奶全产业链,恒天然在河北和山西投资建设了两大高品质奶源基地,共有7座牧场,存栏7万头奶牛。

  随着我国绿色农业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逐渐成为一项亟须大力发展的工作。国务院办公厅与原农业部相继出台意见方案,要求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,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。

  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朱晓静告诉记者,在此背景下,恒天然中国牧场全面推出“生态共赢”项目,与其两大基地所在地的农户、政府及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,旨在通过与多方合作,建立从奶牛养殖、粪污综合处理到饲料种植和生产的循环生态链,提高牧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,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。项目致力于企业、环境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,实现经济、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,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的积极影响,最终实现多方共赢。

  在“生态共赢”项目中,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牛粪可用于“肥水还田”进行青贮(玉米青贮、苜蓿青贮等)种植,深化处理后还可用于生产高端有机肥;固体牛粪和肥水则可用于盐碱地的改良;种植达标的青贮最终可用作奶牛饲料。项目对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、提高农产品质量,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朱晓静说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恒天然同当地农户密切合作,免费向其提供肥水及固体牛粪,并与农户签订再回购经由肥水种植的青贮饲料协议。粪肥施用过程中,恒天然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规范施肥方法,避免过度施肥,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,降低工业化肥的使用量,降低种植成本。同时,合作方将建设配套管网和储粪(液)池,提供粪肥还田“最后一公里”支持,因地制宜建立一套可推广、可复制、经济适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。

  项目实施种养结合、土壤改良、深度加工“三步走”规划。恒天然已于2018年开始试运行种养结合和示范试验田。目前,恒天然已在山西应县与大户合作2.5万亩地种植青贮,近5500亩盐碱地做改良。在河北玉田,恒天然在2.6万亩地上种植青贮、水稻和小麦,实施种养结合。“2019年,恒天然将全面推进种养结合。”朱晓静表示,力争在2020年实现恒天然中国牧场粪污100%资源化利用,牧场零废弃物,促进并实现当地循环经济。

编辑:纪树刚

标签: 牧场 循环生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