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食品报手机台

留住烟火气中的城市味道、情怀和温度 上海抢救特色小店破解城市治理新课题

留住烟火气中的城市味道、情怀和温度 上海抢救特色小店破解城市治理新课题

纪树刚 中国食品报手机台

 (本报记者 李杰明) 经过电商、房租和商业中心的三波冲击后,上海街头特色小店的生存正面临严峻挑战,“抢救上海小店”成为沪上各界热议的话题。为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,近日,上海市商务委在愚园路主持召开上海特色小店发展现场推进会,提出十条措施,力挺特色小店发展。让城市的烟火气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共存,上海市正以“抢救海派小店”为抓手,寻找破解城市治理新课题的有效途径。

留住烟火气中的城市味道、情怀和温度 上海抢救特色小店破解城市治理新课题

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到上海特色小店集中区现场调研

  亮家底 海派特色小店知多少

  思南路阿娘面馆、肇周路耳光馄饨、东湖路皮爷咖啡……这些颇具海派特色的“网红”餐饮店,不仅仅是上海当地年轻人的心头好,更是全国各地游客来到上海“打卡”“种草”的必到之地。这些上海特色小店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的,一般坐落于街边或者弄堂内,在某个特定消费群体中享有较高口碑。

  上海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在会上首次亮出了上海特色小店的“家底”。数据统计显示,目前上海约有47.5万个商业网点,其中5万个是大商场,而分布在马路边上的小网点则占90%,普遍集聚在历史风貌保护区、特色商业街区、创业园区和景区内。此外,分布在上海市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上的小店约有9400多家。在各类上海特色小店中,餐饮类约占37%,零售类约占31%,居民服务类约占12%。

  "一剪梅” 唱断特色小店生命线

  大商场、大马路是国际大都市的“必需品”,但特色小店是城市味道的所在。面对“抢救上海小店”的呼声,开年上班第一天,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就带队前往武康路、东平路、“上海小马路”、同乐坊等“上海小店”集中区,和小店店主面对面交流。

  走访调研发现,上海特色小店面临一些瓶颈问题。其中,既有租金和人工成本高企、缺乏综合性制度安排等外部原因,也有竞争力不足、邻避问题等自身原因。

  由于租金和人工经营成本持续居高不下,许多特色小店长期处在盈亏平衡点,稍有经营波动,就容易导致亏损。同时,“大店”和连锁商业的激烈竞争,电商平台和外卖服务快速发展,客观上也分流了街边特色小店的消费人群,导致一些竞争力不强的特色小店客流减少,经营陷入困境。此外,部分特色小店经营确实存在突出问题,有的沿街特色餐饮店开设在沿街居民楼下或者居民小区边,长期存在烟气、废水和生活垃圾方面的问题,引起周边居民抵触。还有一些特色小店以家族式经营为主,年轻一代不愿“接棒”,老手艺面临失传。

  从外部环境来看,政府部门缺乏综合性制度安排,也让特色小店生存空间受到挤压。面对证照不全、安全隐患等问题,相关部门和街道存在简单取缔关门了事的情况。即使是一些与现行规定不符合,但存在多年的“环境友好型”特色小店,有的政府部门也仍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,致使一批特色小店被迫撤离或关闭。

  "十味药” 焕发特色小店新活力

  如何把特色小店作为体现上海情怀和城市温度的宝贵财富守护好?

  作为打响“上海购物”品牌的重要抓手,上海市商务委提出了支持特色小店发展的10条举措,包括研究允许“居改非”试点,试点“外摆位”和“跨门经营”,设立周末市集、夜间市集等活动的快速审批通道,用好国有网点资源为特色小店减免租金等。

 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,针对特色小店比较集中的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,要在制定好大规划的同时,打好“小补丁”,为特色小店合规发展奠定基础;为知名特色小店在原址永续经营创造条件,在优化调整商业规划的基础上,研究允许各区“居改非”试点。同时,上海市将探索允许各区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的咖啡馆、酒吧、轻食餐厅等沿街店铺开展“外摆位”“跨门经营”试点,实行精细化管理。针对主题街区开展的周末市集、夜间市集等活动,上海市将编制发布管理指引,设立速审批通道,对信用良好的街区试点“审批改备案”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。

  此外,上海市将鼓励引入市场主体,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发主题街区,同时利用国有网点资源,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,降低特色小店经营成本;还将鼓励各区在街区城市更新过程中,建设一批邻里中心、公共市集等公共设施,在税收、水电煤等方面与商业用房区别对待,吸引低利润便民小店和特色小店入驻。

标签: 上海 特色小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