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食品报手机台

印象记:青年画家郭金平及其作品

印象记:青年画家郭金平及其作品

纪树刚 中国食品报手机台

郭金平,湖南常宁人,本科、硕士都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,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绘画,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师。

溪上云岚 中国画 200×250cm

溪上云岚 中国画 200×250cm

 

印象记:青年画家郭金平及其作品

文/祝枕漱

冰冻霜寒的季节,似乎最适合玄思、读杜诗和赏山水画。昨日下午,与郭站在一处小叙,回家后突然有冲动,决定动笔给他和他的作品写点什么。当我打开电脑的时候,小小猜测了一番,此时此刻,郭又在忙什么呢?除开生活中的些许琐事,更大的可能也许正沉湎在他的水墨山水中。郭给我的印象,低调、内敛和坦诚,话虽不多,但待人真挚。跟我的性格非常相似,也许正因如此,更有惺惺相惜之感。而这些并不交叉的生活中,他徜徉于他的绘画,我也沉湎在自己的审美世界里,于我而言,由于缺乏历险式的“远方”经验,只能以“诗”来填补其中的空白。这些靠文字与词语填充的生命体验,有时候让自己自足,有时恰恰相反。我想,郭大概也是如此,只不过他用的是线条和符号。殊途同归,说起来,我们也应该是同道中人。

弈乐 中国画 68×68CM

弈乐 中国画 68×68CM

溪山晴秀 中国画 68×68CM

溪山晴秀 中国画 68×68CM

有时你不能不屈从于造化。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相逢,既是必然,又是偶然。八年前初秋的某个午间,我正在小憩,然后他推门进来,我们都不是那种特别擅长交际的人,只是互相打了一声招呼,不痛不痒地闲聊了几句,就没再继续。这次初会并没给双方留下多少印象,也很少回忆。

清风和鸣 中国画 68×68CM

清风和鸣 中国画 68×68CM

流水万古 中国画 68×68CM

流水万古 中国画 68×68CM

假象总是如影随形。在很长的时间里,我只知道他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教美术与设计的一名教师,我们只是在偶尔碰面时才谈笑或闲聊几句,直到前不久,看到他发朋友圈的画作,顿然对他刮目相看。虽说只是几幅山水小品,但其中所透露的才情,让我不禁想起《诗·卫风·淇奥》中有关君子的一句诗: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这是个被其质朴甚而略显木讷的外表掩盖的人。我想说的是:我们往往被蒙蔽于一些社会所赋予的职业身份,就像他的画,远比他本人更灵动,也更洒脱,一山、一水、一草、一木,都仿佛是琴弦上跳跃的音符,在他的笔下,自然地流泻。有时我想,也许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,一个向内,一个向外。前者是为了满足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角色需要,后者则是为了抚慰被生活磨损的心灵。这两个平行的空间一直在我们的身上,但任何事与物都是其两面,这两层空间,有时方便我们为人入世,有时又是身份的迷失,极端者甚至有撕裂般的疼痛。若是能重合,当然是幸事,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业化时代,这又谈何容易。身份认同是个问题,也不是问题。因为我们迟早会在庸俗的世界中最终发现隐藏的另一个自己。

林泉松鸣 中国画 68×68CM

林泉松鸣 中国画 68×68CM

静待春风 中国画 68×68CM

静待春风 中国画 68×68CM

观瀑图 中国画 68×68CM

观瀑图 中国画 68×68CM

郭坦然,不急不燥地面对我们共有的世界,很难看到他的愤怒、失望和悲凉,仿佛很安心。但无论是他的《山居图》、《伴云居》,还是《烟树晴岚》、《溪山夜语图》,看到的都是瘦白的山水,虽说也有几爿小屋茅舍,但很难从中感受到“人”的气息,倒有几分王维的味道,从中能体味出郭的孤寂。

春山有情 中国画 68×68CM

春山有情 中国画 68×68CM

春曲 中国画 68×68CM

春曲 中国画 68×68CM

初睛 中国画 68×68CM

初睛 中国画 68×68CM

有些东西美到了极致,就无法用语言形容。面对郭的这些山水小品,同样也有“言不尽意”的窘迫和难堪。我攻读学位那会儿,曾跟随导师研究魏晋思想史,魏晋人推崇老庄,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,追求个性自由和贴近自然,受此影响,虽说达不到魏晋名士的境界与风度,但那种追求自然的精神诉求,“心戚戚焉”,实在是神往。而中国山水画的出现,应该说也与这种社会风尚和审美有相当关系,至少是为山水画的精神规范了内在的素质,即实践山水画的意义在于寄托生命的“天人合一”的生存价值。这种隐秘的热情,使得我在欣赏郭的作品时,很容易被山水构图带入,心仿佛被抽走了,到了很远很远,不是天涯不是海角,而是,贴近了画中,远山近水,烟树流沙,“心梦江南绿,胜却寒北雪。悠悠不知梦,撑高渡客船”。

家在白云间 中国画 68×68CM

家在白云间 中国画 68×68CM

樵乐图 中国画 68×68CM

樵乐图 中国画 68×68CM

幽居松谷 中国画 68×68CM

幽居松谷 中国画 68×68CM

西方油画,真实倒是真实了,远没有水墨画的留白的意境,少了那飘逸的悠远自古,水墨留白就是一种美,无穷的意境难以言状,尽显风流。喜欢留白的水墨画,恬静、悠闲、飘逸,清美得让人陶醉。

山乡春意 中国画 68×68CM

山乡春意 中国画 68×68CM

山居图 中国画 68×68CM

山居图 中国画 68×68CM

山居图 中国画 68×68CM

窗外自有云水 中国画 68×45CM

淡泊春秋 中国画 68×45CM

淡泊春秋 中国画 68×45CM

有人说,绘画艺术永远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,一面是画什么,一面是怎么画。画家一辈子就是在把不肯扔掉的一枚“硬币”,翻过来瞅,翻过去看。而在我看来,一幅上佳的山水画,除了不重复别人,不重复自己以外,更重要的是要画出画家自己眼睛中看到的,进而变成自己心中思想的,再进而升华为自己灵魂幻化的“景致”。就像《四面江山来心头》这样的标题,从画面到它所揭示的心曲,都体现了郭对生活、世界的所见所闻,以及所想。这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全过程,演绎于千万年,也演绎于一瞬间,成为人类辉煌的情感史实。文艺评论家王永利所说:“真正的艺术能够找到盈满汗水的脚印;虚假的艺术也能找到苍白的尾巴。”

家在白云处 中国画 68×45CM

家在白云处 中国画 68×45CM

山水清音图 中国画 68×45CM

山水清音图 中国画 68×45CM

郭是位深具潜力的山水画家。从他现有的画品里,他用他的作品表达了他的思考,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他的精神世界。郭的山水画作,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拟古,不浮躁不喧嚣,沉着内敛,安静质朴,却有引入深思。

标签: 青年画家 郭金平 作品